互联网时代,有人发现,舆论的发酵比警方执法办案更具效力和效率。
这究竟是互联网飞速发展带来的便利?还是社会阴暗面的裂口?
今天给大家安利的这部悬疑惊悚片,讲述的是资深探员如何操控舆论热议“破案”的——
《迷雾追凶》2007
豆瓣7.0
故事发生在一个雾气迷人眼的深夜,心理医生(让·雷诺 饰)被紧急call到医院对一起交通事故的司机——著名探员沃格尔(托尼·塞尔维洛 饰)进行急诊。
毫发无伤的沃格尔声称失忆了,对车祸一问三不知。
心理医生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他衣服上的血迹,在车祸现场没有第二个人、他又没受伤的情况下,他必定在开车之前做过些什么。
被戳穿的沃格尔不得不坦白从宽,与心理医生开始了一场精彩的对峙,一层层揭露沃格尔的「伪探员」的真面目。
------剧透分割线------
“阿瓦奇”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山谷小镇,沃格尔来到这里,是为了追查少女安娜卢的失踪案。
他从走访安娜卢的父母、周边的环境、以及失联的时间推断出:安娜卢是被绑架了,且是熟人作案!
然而,一番推理猛如虎的沃格尔却让安娜卢的父母向媒体寻求帮助。
他认为有些时候,媒体比警方更擅长挖掘线索!
安娜卢的寻人启事公布后,加上沃格尔“著名探员”的名人效应,引起前所未有的关注,救援队全力以赴,媒体蜂拥而至。
在全民心系安娜卢的安危时,沃格尔却只关心电视收视率!
为了増爆收视率,沃格尔和利欲熏心的女记者狼狈为奸。
他伪造假证,她利用媒体传播,很快掀起哗然舆论。
在沃格尔的暗箱操作下,锁定嫌疑人——安娜卢学校的教授,
近来他的车子频频出现在安娜卢的周围。
而且安娜卢失踪当天,教授恰巧独自去远足,没有人证。
哪怕光有嫌疑,没有证据,也难不倒沃格尔。他坚持「疑罪从有」,联合媒体曝光了教授。
真相未明,舆论先行,恶意揣测,乃至人身攻击,
这对教授而言,无疑是雪上加霜的事!
半年前,因为妻子出轨后回归家庭,举家搬到了经济萧条的阿瓦奇,可比阿瓦奇更穷困的是他家。
妻子失业,作为全家经济支柱的教授,根本无法负担得起妻女的生活需求。
妻子不得不借钱请来律师。
律师分析了教授当下的困境,被当成嫌疑人倒是次要,主要问题是负责这起案件的沃格尔!
沃格尔的办案风格不按常理出牌,常常对法医和DNA之类的科学破案不感兴趣,而只喜欢用媒体达成目的!
就算没有确凿证据,他依旧可以利用线索,操纵媒体,煽动舆论引导大众,强行有罪推论,继而说服法官起诉,将疑犯收押!
多年前,让沃格尔一举成名的「毁坏者」事件,他便是如此操作的。
尽管最终法院否决了沃格尔,疑犯无罪释放,并赔偿一百万。
为此,沃格尔饱受诟病,但不妨碍他为了一洗雪耻,故技重施!
经过坚持不懈的搜查,线索一一浮现。
教授车内的猫毛、安娜卢的书包,在经过沃格尔加工后,指向了教授。
这下,教授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,不仅有沃格尔虎视眈眈、媒体捕风捉影、还有妻女弃他而去。
重压之下,教授一改先前的怯懦,开始负隅顽抗。
面对沃格尔的指认,他反唇相讥「魔鬼最愚蠢的最是虚荣!」
课堂上,他全然不顾学生的猜疑,输出观点,
“伟大小说家的第一条守则就是复制……文学中,人为仇恨杀人;现实生活中,动机往往是金钱!”
教授终究还是被法官控诉谋杀,监禁起来。
准备功成身退的沃格尔,突然收到一个残疾记者提供的新线索。
安娜卢失踪事件并不是一起独立案件,而是连环案!
从30年前起,全国共有6起被命名为「雾人事件」的类似案件发生。
受害者和安娜卢有着相似的特征,14到16岁、红发雀斑。
对方言之凿凿,凶手“雾人”绝不是教授!作案地点、犯罪年龄,都跟教授对不上!
沃格尔拿走凶手寄来的安娜卢的日记本,根据里面的线索追查:墓地相片→录像带→安娜卢遇害的酒店客房。
可当他找到被洗劫一空的客房时,意识到上当正要毁掉录像带,却被蹲守的媒体逮个正着。
原来,残疾记者找上沃格尔,并非为了真相和证明教授清白,她由始至终的目标就是沃格尔!
借助他的名声,为自己博得掌声!
警方借此曝光了「雾人事件」,教授无罪释放,还将获得一大笔赔偿金!
而沃格尔因为斑斑劣迹诬陷他人,失去了调查案件的资格。
媒体爆料,公权栽赃,文学联想,教授真的只是无辜受害者吗?
NO!
影片迎来了全线反转!
镜头切回沃格尔与心理医生的battle,在心理医生的循循善诱下,沃格尔吐露出后续:
No.1:安娜卢在日记里记录到,她左臂上有暗恋男生名字的首字母“O”
教授在同一位置上亦有一个“O”!——这可是除了安娜卢和沃格尔外,只有寄出日记本的凶手才知道的标记!
真相拨雾见光,教授确实是杀害安娜卢的凶手!
犯罪动机及手法早已被他肆无忌惮地公之于众:因为需要钱。
他从「毁坏者」疑犯无罪且获得巨额赔偿中取得灵感,继而他如法炮制了「雾人事件」。
所有线索都是他故布疑阵留下的,为的是使自己成为众人口诛笔伐的疑凶,等沃格尔上套后,再借助残疾记者之手洗脱嫌疑。
教授可谓是算无遗漏,奸计得逞只差临门一脚;
No.2:诚如教授所说“魔鬼最愚蠢的罪是虚荣!”
因为虚荣,受欲望驱使化身为“魔鬼”的他故意留下致命线索“O”
而在经历了整起案件后的沃格尔也潜移默化变成“魔鬼”,他向心理医生坦白了自己在车祸前,已经替天行道杀了教授!
他复制了教授的犯罪手法,在除去证据只留线索的情况下,他能否和教授一样成功脱罪?
NO.3:终极反转。
一路表现得理智而睿智的心理医生回到家后,找出一个秘密收藏的盒子。
里面是6缕触目惊心的红发,像是魔鬼在自我炫耀。
原来,心理医生就是“雾人”!
他在最后一次行凶时,心脏病发,濒临死亡的感觉让他对受害女孩产生了共情心理,从此停止作恶。
层层反转下,人性的泯灭与放纵的欲望一览无遗,除了无辜受害的女孩和被诬陷的疑犯,全片几乎是全员恶人。
每个人都精打细算着如何获收名利,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相信的东西就是真相。
至于真相是什么,毫不重要,没人关心。